“胡安戈案”让网瘾诊断标准成空文?
文/陈永东
最近,因网络游戏成瘾而毒死父母的胡安戈被执行了死刑。在这起震惊全国的“胡安戈案”尘埃落定之时,许多人也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胡安戈游戏成瘾仍被执行死刑,那么去年我国出台的网瘾标准是否成了一纸空文?
一、网游成瘾毒死父母,胡安戈被执行死刑
3月9日,遂宁中院在射洪县对因网络游戏成瘾而毒死父母的胡安戈执行死刑,至此震惊全国的“胡安戈案”尘埃落定。
据了解,射洪青年胡安戈以做水产生意为名向父母要了5万元本钱,可是他却把这笔钱用于打网络游戏,由于担心父母查账,就两次用“毒鼠强”将父母毒死。
胡安戈今年23岁,家住射洪县金和园小区。2005年大专毕业后回到射洪,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打网络游戏成为他最大的爱好。结果在打游戏成瘾后骗钱毒死父母,事情令人发指。
还是希望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定要找工作做,哪怕收入暂时低一些,无所事事就容易沾染恶习,生出种种是非。啃老族们真让人很担心。
二、网瘾标准虽已公布,胡安戈案面前失效
胡安戈被遂宁中院一审判处死刑后,有一点引起了关注:虽然去年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正式将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但是该标准并未在“胡安戈案”面前起到作用。
据了解,2008年11月,由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当时,报道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在全国各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精神科推广使用。并有观点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其实,去年11月10日,胡家人正式向四川省高院寄出一份申请,请求对他沉迷网络毒杀父母时是否患精神病及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定。
但是,今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签发了胡安戈执行死刑命令。在省高院判决书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裁定书中,根本未提及、更没有采纳“胡安戈网络成瘾是精神病患者”说法。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网络成瘾标准成了一纸空文?
三、只有医学鉴定不够,司法鉴定应该跟上
从去年网瘾标准出台到“胡安戈案”前后,国内也有许多争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陈教授认为,《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推出,只是医学临床的诊断规范,属于行业技术规范,并非法律规范,不会对我国的刑事审判造成直接影响。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秀珍表示,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网络成瘾是否就是“精神疾病”,所以更谈不上是否免责的问题,但即使最后确认被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也不等于犯罪免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梁教授也表示,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医学标准上的精神病人同样要经过司法精神病鉴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即使被认定为网瘾精神病人,如果可以辨认自己行为的,依然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然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四川助民律师事务所主任廖丹称,胡安戈网络成瘾是事实,但纵观毒杀双亲经过,胡安戈完全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把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那么赌博成瘾、跳舞成瘾应不应该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综合国内医学界与法律界的观点看,网络成瘾标准的应用还有一定的争议。陈永东认为,网络成瘾标准虽然在我国医学界已经通过并在推广,但在推敲细节的同时,司法界还要进行相关的对接。
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是,如果医学界认定某人的网络成瘾肯定是精神疾病且无刑事责任能力,然而司法界却认定该人完全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所以,司法精神鉴定至少应该将网络成瘾列入研究范围。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所有网络成瘾都过分担心,成瘾也有个轻重之分,关键是玩的人要能控制自己。当然,对于父母而言,多关心儿女,多关注他们的上网行为还是重要的。最后再次提醒,大学毕业生还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就业,“胡安戈案”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个教训。
评论